□主持人:李丽钧 闫思宇 李相伯
嘉 宾:
徐建华:全国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廊坊园区工会主席
郭建仁:全国人大代表、宣化县东望山乡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
李彦平:全国人大代表、金后盾专用装备制造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主持人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我省也提出,实施人才强冀战略,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努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全国两会上,就如何吸纳、留住高技能人才,几位代表提出建议。
徐建华代表: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当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熟练技术工人队伍规模偏小,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等级认证机制、政策、措施与企业实际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现代化制造业和产业工人队伍的需要,亟需加以改善和提高。为此,建议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传统与新兴产业工种并行认证。在对传统产业工种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87个就业准入的职业目录重新考量,定期更新扩大职业培训覆盖范围。在制定目录时分别考量大、中、小、国有及非公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社会与企业技能培训同步进行。以社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渠道,运用企业培训资源,形成培训人员、工种、专业相衔接的培训体系。组建高技能、高素质的工人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加强与需求单位的交流和授课工作,并加大国家对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政府与企业技能认定双向认可。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认定要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企业聘任的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实行企业申报、政府主管部门予以认可。政府在企业设立技能培训点,授权企业(符合资质要求)开展培训工作,政府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培训合格的工人,由政府颁发相应证书。
郭建仁代表:引来好人才 农村才有好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而把人才引进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
当下农村的资产资源其实相当丰富,很多空心村普遍存在“三多”情况(老龄人口多,儿童多,妇女多),导致空心村的建设用地、林业资源都“虚位以待”,迫切需要有能力、有知识、懂科技的人才来农村进行开发,才能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一直关注着农业的发展、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希望国家能够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条件、法律保障,更好地吸引能干会干的人来建设农村。
只有农村美起来,村民才能富起来。农村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路径。有了好政策,引进好人才,未来的农村一定是绿水青山的好风光。
李彦平代表:建立专、偏、特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成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专、特、精人才的需求更加凸显。需要一些从小致力于某个学科领域、有偏爱、有天赋、有特长的专才、偏才、特才。
目前的高考,各科分数分布相对均衡,差距未拉开。导致学生在整个中学时代各科平均发展,甚至越是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越要投入更多精力。这样,客观上形成不管哪一科再强,也只能考到高考设定的分值,再往上没有可拓展分数,即便是得到满分,对有专业特长考生的真实水平也考不出来。这种一味地强调全面发展,客观上扼杀了个人的爱好和专长。那些科学巨匠,往往是某一学科特强,其他学科未必都那么好,甚至远不如一般人,按照现在的高考制度,这些人都考不出来。
过分强调各学科均衡发展,忽视了个人天赋、个人爱好、个人特长,没有给个人发展留出应有的空间和渠道,而实际进入社会后,专业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比重非常大。为此,建议设专科(专项)高分值考试,实行会考制;建立专项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专科学校,建立开放性研究院,给社会专才精英们设出口、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