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兴华 通讯员张静 李秀英)“以前我们农村人喜欢去城里玩,现在村里变美了,很多城里人喜欢到我们村里来玩。”谈起村庄变化,武邑县赵桥镇刘辛庄村村支书刘凤昌喜笑颜开。2017年,武邑县按照“全域化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式推进、逐年实现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建成了审坡镇贾寺院村、赵桥镇东五更村、武邑镇刘家庄等一批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基础先行,全面提升硬件条件。在2017年,武邑县美丽乡村建设投资总计达到5900万元,涉及9个乡镇70个村庄,占到全县保留村18.3%,美丽乡村建设呈大规模、集团式推进。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全部按照高标准进行实施,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态美、精神美、产业美的“四美”美丽乡村。截至2017年底,全县7个重点村和53个达标村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市美丽办验收,剩余2个精品村已完成工程进度80%,全县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率达40.1%。
整治提升,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武邑县积极开展美丽示范村创建,将2个精品村和4个重点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典范,深入挖掘其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引领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该县始终坚持政府和百姓“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的原则,从规划编制、图纸设计到工程施工都有百姓参与。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多次召开规划设计单位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做到共同谋划。施工过程中,凡是胡同铺砖、闲置地绿化等项目,都让村民出工出劳,共建共享。同时,大力开展“清净整洁”专项治理,清除脏乱差,让广袤乡村的颜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产业带动,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引领乡村振兴。武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谋求共同开发,实现合作共赢。东五更挖掘历史文化,以“书香文化”为主题打造成“翰林小镇”。贾寺院发挥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优势,打造成“养生文化”小镇。刘家庄借势“贝母种植合作社”,打造成“中草药之乡”。2017年,全县新发展了特色种养村25个、特色加工村7个、农村电商村29个,农民从“一村一品”中获得的纯收入已经占总收入的65%以上。
同步推动,切实改善群众面貌。2017年,武邑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小康工程有效融合、同步推动,大力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孝行武邑、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加快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让农村成为文明和谐的精神沃土。如今,武邑县广大农民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用巧手弹奏出一首首美丽乡村建设新曲,谱写出一篇篇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