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刘建红 小羽毛创造大品牌 2018年01月22日

河北工业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学生到雪瑞莎公司进行暑期实践活动。

雪瑞莎公司召开集团高层会议。

□ 段永亮

企业家理念

人诚品真,创新超越。打造百年民族企业。

睿智、沉着、朴实是记者对保定雪瑞莎集团董事长刘建红的初步印象。面含微笑的神态、逻辑清晰的语言、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儒雅风度,使人对这位民营企业家不由得赞赏和敬重。

刘建红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坚强的毅力,永不服输的精神,使他脚下的路总是充满了希望……

商海弄潮,他凭着理智的分析和精准的判断,每次都能得到命运的特别眷顾。所以,他和他的管理团队精心打造出的保定雪瑞莎羽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才能成为保定第一家登陆石市主板的上市企业。

怀揣梦想 首度创业

1973年,刘建红出生在安新县白洋淀畔大张庄村的一户渔民家庭,1990年因家里经济困难,考上高中的他不得不忍痛放弃学业。辍学后,刘建红到安新县一家羽绒厂当了一名洗毛工人。

洗毛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种,刘建红不偷懒不耍滑,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很快赢得了厂长的赏识和信任,憨厚朴实的他不到半年,就被提拔成了会计。1992年,他怀揣着打工攒下的2万元钱和创业的梦想,与朋友合伙南下广西贵港市,做起了毛片购销贸易。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到1995年,仅仅22岁的刘建红已拥有百万元的资产,从寒门子弟一跃成为了大张庄村最年轻的老板。他靠勤劳掘到了“第一桶金”。

凤凰涅槃 重新崛起

正在刘建红整合资源,准备把事业做大的时候,却遇到了大挫折。1996年,因急于求成,他的资金投资不慎,辛辛苦苦积攒的近百万元一夜之间输得一干二净。为了生存,刘建红与妻子在街头卖起了烧烤。夫妻俩辛苦一年,才攒下了2万元钱。

1997年,刘建红怀揣着这2万元钱,带着自己的梦想再次去广西寻找商机。时隔5年,同样是2万元,又去了同一个地方。刘建红感慨万千,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些经验和底气,他心中的创业激情更加强烈,对梦想的追求更加执著,同时也更加勇敢和勤奋,还比五年前更多了成熟和稳重。

苦苦寻觅中,刘建红偶然发现这里的屠宰厂积存着一些经过鸭毛绒片筛选过后的废料,经验丰富的他一眼就看出这些废料里含有大量的毛丝。他想,如果能将其中的毛丝分离出来,说不定能挣钱。于是,他花了2万多元买了3万多斤废料运回了家,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分离出来1万多斤毛丝,净赚了20多万元。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几年下来刘建红再次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光做原料只能是个“倒爷”,不算是企业家,1999年,刘建红注册了金利达羽绒制品厂,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正式进入羽绒制品生产领域。他一头扎进市场几个月,认真分析市场,制定产品生产营销方案。在经营理念上,一直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用智慧开拓市场”。在企业管理上,他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刘建红的带领下,工厂生产了第一批羽绒被,并经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截至2000年,刘建红在北方地区各市县拥有加盟店50余家,销售商场20余家,工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企业在发展,刘建红也在不停地思索着:企业要做大就要放眼市场,放眼全球。

持续发展 更上层楼

一片小小的羽毛,里面技术含量可不低。刘建红带领企业始终坚持按国际标准严格要求生产,羽绒制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先后获得了“国家优等品”“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殊荣。羽绒产品的研发,羽绒品牌的创造,以及羽绒企业文化的提升,成为刘建红与他的团队所思考的重要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来临,刘建红紧随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的市场信息,在网上销售公司的各种产品,在全国展开了订单销售业务,销售额随之增加了50%。

2003年,刘建红将金利达羽绒制品厂正式更名为安新县丽特舒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并以“丽特舒”为品牌,拓展了产品类型,由原来单一的羽绒被发展为羽绒睡袋、羽绒服、羽绒靠垫等多项产品。2005年,“丽特舒”产品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丽特舒”以质量赢得信任,获得了大量订单,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企业当年产品销售量达到了10万余件,产值突破了5000多万元。2006年,“丽特舒”公司与法国圣罗兰·雪瑞莎(国际)服饰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注册成立了保定雪瑞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并推出了“雪瑞莎”品牌羽绒制品系列。2009年,出巨资打造了雪瑞莎公司的巅峰之作“雪绒花”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并跻身欧美等冬季时尚高地,深受客户青睐。2010年,雪瑞莎公司出巨资承包了山东的五个大鸭厂,逐步形成了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格局。2014年5月27日,雪瑞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作为保定市第一家登陆石市主板的企业成功上市。雪瑞莎羽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近20年来,收购加工销售羽毛近5万吨,生产销售羽绒制品220万件。这些都使得刘建红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刘建红介绍,公司建立了羽绒服产品的海外市场,对海外的业务一直延续至今,已与10多个国家有业务联系。在国外消费者产品研发中,公司设计师掌握了大量的欧美时尚潮流信息,时尚敏锐度不可小觑,还能与国内消费者的时尚消费观契合,每个细节都精致得无可挑剔。“但落叶终须归根,无论海外市场多么认可我们,如果无法在国内消费者中集聚品牌影响力,就算不得强大的民族品牌。”刘建红这样说。

2013年开始,安新县政府就对羽绒行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刘建红带头用起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用水达标排放,同时为了防范大气污染,对燃烧锅炉进行了改造,由烧燃煤改成了烧天然气。

2015年雪瑞莎集团注册成立河北绒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接渤海商品交易所建立网上羽绒现货、期货交易平台,并建立北方大型羽绒仓储库,致力于将羽绒的标准统一规范。

对接新区 转型升级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传来,作为从底层打拼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刘建红真心为家乡的发展机遇感到高兴,同时也在深入思考着自己如何为新区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保定市人大代表、省羽绒行业商会会长,刘建红表示将全力支持新区建设,全力带头服从新区的决策。同时,按照新区的要求,结合新区的特点,全力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期准备。一是继续做大羽绒展示大厅,抓好工业游,在宣传白洋淀、宣传新区的同时,扩大羽绒制品销售;二是依托新区未来高科技、大数据的优势,建立羽绒及其制品的高科技研发平台;依托大数据的优势建成羽绒制品的期货、现货网络销售平台。在新区建设羽绒及制品的网络销售平台,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也使企业融入到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不被时代淘汰。

勇于担当 多做贡献

刘建红始终认为,雪瑞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有责任把羽绒行业引导到更健康、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上来。他凭着一股干劲,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企业为员工,为当地百姓贡献力量。

企业的崛起,为刘建红带来了诸多荣誉和头衔,但他不忘初心,作为行业领头人积极参与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羽绒标准的制定,在羽绒行业整治中积极带领企业进行治污设施建设。近年来,企业累计向社会捐款200余万元,捐助羽绒服1万余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称号,被安新县慈善总会授予“慈善企业”称号。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的灵魂。刘建红企业经营的核心战略和核心理念正是围绕着“创新”两个字形成的。他对“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工作质量,改善了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竞争地位。

正是有了不断的“创新”,他的企业才一天天壮大,雪瑞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才一步步走向辉煌。十几年执着的创新路,十几载不懈的探索历程,刘建红和他的管理团队始终秉承“创新发展、人诚品真”的经营理念,既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