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皓霞
初冬时节,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见到了李明。他中等身材,兼有军人和学者气质。
李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于秦皇岛市。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家庭浓厚的知识氛围,对其艺术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八十年代初,他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军事武器装备及部队文化工作。艰苦的军校生活,紧张的军旅生涯,极大地充实了他成为一名艺术家所必备的人生历练和知识积累。他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党史、军史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准确、立体、全方位的认识。同时,在书法艺术探索与追求上,他也由之前的广采博览、临柳摹欧,逐渐转为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与探索。三十余年他孜孜不倦,遍临毛帖,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均有心得,形成其“形似其表、神似其里,形神兼备、趋于乱真”的艺术风格。
李明认为,毛泽东的诗文挟五洲风雷,抒革命豪情,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交相辉映、息息相关,给人以雄浑恣肆、大气磅礴、一往无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毛泽东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充分吸取二王、张旭、怀素等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精华,采千古之遗韵,集百家之所长,熔众法于一炉,被世人尊为“毛体”。毛体书法着墨用笔纵横驰骋、潇洒淋漓,章法布局科学严谨、气势磅礴。毛体书法艺术是毛泽东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贡献,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代表作品《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满江红·和郭沫若》等,笔走龙蛇、挥洒自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堪称书中极品。
李明认为,毛体书法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形式,它与历史、词韵、绘画、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紧密相关。因此,书家应注重全面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做到对相关题材历史背景全面了解,创作内容熟记于心,笔法布局胸有成竹,才能意在笔先、挥洒自如。同时,还须注重学习和领略伟人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不断提升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使其发之于笔端,透之于纸背,彰显出独特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韵味,方能创作出雅俗共赏、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