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慧爽
小学数学是每个人数学学习的基础。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探寻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为主导,就是教师应该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引导和督促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知识点,将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以精炼、简洁、明了的方式总结出来,要经常设立情境模式,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而学生为主体又是教师为主导的前提。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由之路。
二、深化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熟悉的人或事物与课堂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和乏味的,如能恰当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不但能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具有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容易掌握。例如学习“面积”这个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量量黑板的面积、教室门的面积,进而延展到学生家中墙的面积、床的面积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与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鼓励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寻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唯成绩论,明确教学的目标,让学生通过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其次,教师要在备课的阶段寻求创新,依据知识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会产生的各种情况,想好如何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考虑好如何能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又能依据掌握的新知识产生认知升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需要创新,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并且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突破课本的藩篱,布置作业要针对客观实际,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适当布置适宜小学生动手操作的作业,掌握好作业的量,以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利于孩子成长。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各种方式的游戏竞赛,既可以放松小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其竞争意识。教师在选取游戏竞赛方式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不能模式单一、千篇一律。例如,争夺小红旗、抢座椅、夺小红花等等,都是教师可以参考的游戏竞赛方式。小学生是教育对象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好适度原则,既要奖励优胜的学生,又要激励未能取胜的学生,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游戏竞赛中培养好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黑龙江省大庆市萨东第四小学)